转:http://club.china.com/data/thread/12171906/2715/57/91/5_1.html
1987年9月13日,巴伦支海上空,挪威空军第333飞行中队的扬•塞尔维森机组驾驶的P-3B型反潜巡逻机,正在苏联沿岸执行侦察任务。10时 39分,该机与一架过去从未见过的苏联新式战机遭遇,10时56分,在距苏联海岸线48海里处,这架苏军战机第3次逼近P-3B,在稍加调整位置和方向 后,猛然加力,从P-3B的右翼下方高速掠过,用垂直尾翼在P-3B的右外侧发动机上划开了一个大口子,P-3B的飞行高度在一分钟内掉了3000多米, 在坠海前的最后一刻才侥幸改平,而苏联战机因为垂尾损坏很快返航。这就是冷战时期著名的“巴伦支海上空手术刀”事件,那架神秘的苏联战机,就是日后大名鼎 鼎的苏-27,而这次冲突,被作为最著名的苏军空中撞击战例载入史册。
红星喋血卫国战争
“巴伦支海上空手术刀”事件,是迄今为止苏联/饿罗斯军队进行的最后一次空中撞击作战,而苏军最早的空中撞击战例,可以追溯到66年前的1941年6月22日,那个让苏联人民刻骨铭心的血色黎明!
这天凌晨,以大规模空袭为序幕,550万德军在2000公里长的战线上,以不宣而战的方式向苏联发起全面进攻,苏联卫国战争爆发!战争伊 始,4980架德军飞机,就以疾风暴雨之势,席卷了苏联西部国境线上全部66个军用机场。德国人对作战时机的把握异常精妙——1941年,苏军正进行历史 上规模最为庞大的一次装备更新。为了确保部队换装的顺利进行,苏军把原本分散在各个野战机场的作战飞机,都集中到了少数几个大型机场上,这就使得德军可以 集中兵力进行重点攻击。在德军密集空袭下,仅6月22日一天,苏军就损失1200架作战飞机!
面对已取得绝对制空权的敌人,苏军战机仍义无反顾地起飞迎敌!德国空军很快就为这场战争付出了代价——一架米格-3战斗机在德军的空袭中强行起飞,英勇的苏联飞行员在战机被击中起火后并没有跳伞,而是径直撞向了一架德军的He-111轰炸机!这是苏联空军
在卫国战争中取得的第一个战果,并以此为序幕,拉开了苏联军队延续半个多世纪的“撞击作战”的惨烈长卷!
仅6月22日一天,苏军飞行员就进行了17次空中撞击!促使苏军飞行员采用这种战法的原因,除了个人英勇之外,更多的却是一种令人心碎的无 奈——已经装备部队的米格-3等新型歼击机原本就数量不足,而且大部分已在德军第一波攻击中遭到摧毁,这就使得老式的E-153和E-16战机成为抗击德 军的主力。和德国空军装备的Bf-109新型歼击机相比,这两种老式战机无论在速度、火力还是机动性上均处于下风,在正面对抗取胜无望的情况下,苏军飞行 员们最终选择了“空中撞击”这种玉石俱焚的惨烈方式,来履行自己捍卫祖国领空的神圣职责!
随着战火向苏联腹地逐步蔓延,苏军飞行员进行的空中撞击作战的次数也迅速增加!在撞击作战的飞行员名单中,甚至出现了女飞行员的名字—— 1941年9月12日,苏联空军第135轰炸机团的女飞行员叶卡特琳娜•泽连科上尉,奉命前往攻击进犯基辅附近罗内姆地区的德军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团,战 斗中,泽连科上尉驾驶的苏-2轰炸机遭到德国空军第51战斗机联队7架Bf-109的围攻并被重创,年轻的女飞行员放弃了跳伞求生的机会,毅然撞向一架 Bf-109,与之同归于尽。
苏联国土防空军,甚至将空中撞击列为了对抗德军轰炸机的常规作战手段之一,在战机弹药耗尽后,苏军飞行员往往会有意识地利用敌轰炸机后方的 射击死角靠近敌机,再使用螺旋桨撞击敌机尾翼,以使敌机失去平衡坠地。令人稍感宽慰的是,和那种以命搏命的正面撞击相比,采用这种战术的苏军飞行员的生还 几率会大为增加。
1941年9月14日,苏联国土防空军第787歼击航空兵团飞行员鲍利斯•皮罗日科夫少尉,驾驶一架米格-3歼击机,在莫斯科以南的空域, 连续2次空中撞击1架德国空军的Do-217型轰炸机。皮罗日科夫,也由此成为第一位在一次空战连续2次撞击敌机并最终将敌机撞毁的飞行员。1942年9 月4日进行的保卫莫斯科的空战中,已晋升为上尉的皮罗日科夫,再次以撞击敌机尾部的方式.将1架He-111型轰炸机击落。撞击中皮罗日科夫身负重伤,但 仍以惊人的毅力将战机飞回了机场。尽管医生用了9个小时的时间来挽救英雄的生命,但皮罗日科夫上尉还是在手术台上停止了呼吸。
整个卫国战争中,苏联空军、国土防空军和海军航空兵。先后有404名歼击机飞行员、18个强击机空勤组和6个轰炸机空勤组,进行了空中撞击。其中有17名飞行员曾进行2次空中撞击。苏联英雄鲍里斯•伊万诺维奇•科夫赞,更是创下了先后4次进行空中撞击的惊人纪录。
除了频繁的空中撞击外,苏军还把“撞击战法”应用到了地面和水面作战中,苏联卫国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化战争,苏德双方均在战场上投入了大量的坦克和自行火炮,这就为实施坦克撞击创造了客观条件。战争之初,在西南方向的杜布诺—罗
夫诺坦克会战中,苏军骑兵第14师下辖的坦克第29团排长克拉韦茨少尉,就在击毁敌2辆坦克且自己的座车受重创后,实施了坦克撞击,与敌同 归于尽。苏军“坦克拼刺刀”的战法,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达到极致。会战中,德军首次使用了“虎”-1、“黑豹”等新型坦克,面对这些防护力明显提升的对手, 苏军的T-34-76型坦克装备的76毫米主炮,已难以在正常交战距离上击穿其正面装甲,这就促使苏军更多的采用近战甚至直接撞击的战法,来消灭敌人的坦 克。卫国战争中,苏军共进行了约100次坦克撞击。
同样的撞击战例,也出现在苏联海军战史上。1944年6月13日夜,正在楚德湖北部巡逻的苏联海军312号和322号装甲艇,与4艘德军炮 艇发生遭遇战。战斗一打响,4艘德军炮艇立刻散成扇形,围攻苏军编队前方的322号艇。紧急关头,后面的312号艇艇长斯米尔诺夫,指挥全速撞向一艘德军 炮艇并将其拦腰撞为2截!1944年12月8日夜,苏联海军北方舰队的“不沉”号驱逐舰,又以冲撞的方式将德国海军U-387潜艇击沉。卫国战争中,苏联 海军在海上共撞沉了14艘纳粹德国的舰艇。
刀锋拭血冷战岁月
二战结束了,战争的阴霾却并没远去,以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的“铁幕演说”为标志,反法西斯同盟正式瓦解,曾经的战友顷刻变成了枕戈待旦的对手,一场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由此拉开了帷幕。
尽管对核战争的共同恐惧,让冷战的双方都有意识避免可能诱发新的世界大战的全面对抗,但彼此间的试探甚至挑衅却从未停止。此间的一系列交锋中,再次让人们看到了——撞击!
1973年11月28日,1架美国T-38型教练机侵入苏联领空,苏联巴库防空区紧急起飞一架米格-21拦截,在飞行员叶利谢耶夫发射了2 枚空空导弹都被T-38机动规避后,苏军地面指挥部向米格-21下达了撞击指令,叶利谢耶夫随即驾机向T-38径直撞去,双方同归于尽!战斗结束后,苏联 政府正式追授叶利谢耶夫“苏联英雄”称号。在8年以后的1981年7月,苏军库利亚平大尉,又驾机用对撞的方法,击落侵入外高加索地区的美国CL-44
飞机,值得一提的是,在双方对撞的前一刻,库利亚平大尉成功跳伞,死里逃生。
和苏联空军的偶一为之相比,苏联海军对于撞击作战,除了继承之外还做了进一步发扬,撞击的战场也由单纯的海面撞击延伸到了水下。1988年 2月12日,美国巡洋舰“约克城”号和驱逐舰“卡伦”号,借口“维护无害通过权”而进入苏联军港塞瓦斯托波尔以南7海里的水域,两舰立即遭到苏联海军“克 里瓦克”级护卫舰“无私”号和“米尔卡”号的严密
监视和驱赶。在多次警告无效后,“米尔卡”号向美舰发出了“我舰奉命撞击你舰”的信号,随即以舰艏向“约克城”的艉部发起主动冲撞,撞坏了“约克城”号巡洋舰的艉部,而“米尔卡”号护卫舰舰艏水线以上部分也严重受损。
和海面上的冲突相比,水下冲突显得更为直接与残酷!在黑沉寂静、诡异难测的波涛下,双方的核潜艇屡屡上演类似“猫捉老鼠”的跟踪与反跟踪的 水下较量。频繁交锋中,双方各自发展出一套针对敌方潜艇的对抗战术。西方潜艇的标准战术动作是,想尽办法绕到对方后面,而苏联艇长通常摆舵旋回,并采取迎 头对撞的战术动作。美国和英国把采取这种玩命方式来摆脱跟踪的俄国潜艇,叫“疯狂的伊万”,他们最怵头的就是苏联艇长的这一手。由于苏联核潜艇的主要基地 都在北极圈附近,所以在设计上非常强调结构坚固,加之双壳体小分舱结构,故一旦发生水下撞击,吃亏多是西方潜艇。
这种潜艇对撞的游戏,在苏联解体3个月后成为现实。1992年2月11日,美国海军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“巴吞鲁日”(SSN-689)号, 在俄罗斯科拉半岛军港入口处跟踪到俄北方舰队的“塞拉”I型攻击核潜艇K-276号。察觉到美国核潜艇的动作后,K-276立即摆舵旋回,向“巴吞鲁日” 号迎头撞去——标准的“疯狂伊万”!尽管“巴吞鲁日”号做出了闪避动作,但其艇身还是被K-276的指挥台围壳直接撞中,撞击的结果是——“巴吞鲁日”号 的耐压艇体上留下了不可修复的严重损伤,该艇因此不得不在3年后退役,成为了第一艘退役的洛杉矶级潜艇。而K-276号艇,尽管指挥台围壳全毁,但耐压壳 体却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害,在修复后重返北方舰队,并服役至今。这是迄今为止俄罗斯军队最近的一次撞击作战,但未必是最后一次!
无畏士兵成就无敌军队
世界战争史上,进行过撞击作战的军队并非只有苏/俄军队,除了臭名昭著的旧日本海军“神风特攻”之外,纳粹德国空军也曾在二战末期组织过空中自杀性撞击作战。但若要论持续时间之长,参与军种之多,日德军队在苏联军队面前只能相形见绌。
如果说卫国战争初期,苏军飞行员不顾危险迎头撞击敌人,是一种反抗精神的体现,不得已而为之,无奈,悲壮。那么到后来越来越多的撞击,更多 的则是作为一种战术出现的。从海军潜艇迎头撞击到苏-27战机威慑性的手术刀事件,撞击已发展为一种有效的警告战术。冷战中,这种战术表现出相当的合理 性:撞击事件对于双方都有损失的,因此在对峙的军事行动中,可以被双方所默认而不会引起大规模的军事冲突。在撞击中,苏式武器还表现出一种另类的优势。苏 -27的部分尾翼受损无碍飞行,潜艇指挥台围壳全毁而耐压壳无恙,这种优势让他们撞起来更加有底气。
但这种深具中世纪传统的战术,反映的更深层次的东西是什么呢?是苏式武器装备的坚固?抑或是艺高人胆大的炫耀?不,是勇气!是士兵的精神! 这在苏/俄军队中,一直被广为重视和不断发扬。无畏的士兵也造就了无敌的军队.人们不妨从俄罗斯这个民族的身上,去探寻勇气背后的精神基因。
地处极北苦寒之地的俄罗斯,自然环境的艰苦曾铸就了坚韧的民族性。一方面,这个自15世纪末便以“第三罗马”自居的东欧民族,对以英德法为 代表的西欧文明一直抱有艳羡甚至觊觎的复杂情感,而另一方面,这个“欧洲国家”的血脉里,流淌的更多的鲜明的亚洲基因。作为昔日蒙古帝国的臣属,俄罗斯的 崛起之路,其实就是一部由抵抗他人征服到征服他人抵抗的征伐史。时至今日,人们仍可在俄罗斯的政治文化、军事思想等方面寻找到昔日金帐汗国的烙印。
和更强调个人的西欧文明相比,更加东方化的俄罗斯带有鲜明的集体主义色彩。俄罗斯军队秉承了蒙古军团的坚韧及悍不畏死的作风。因此,在苏/俄军队的战史中,出现如此众多的撞击战例,粗看似乎出人意料,但追根溯源,却又在情理之中!
1987年9月13日,巴伦支海上空,挪威空军第333飞行中队的扬•塞尔维森机组驾驶的P-3B型反潜巡逻机,正在苏联沿岸执行侦察任务。10时 39分,该机与一架过去从未见过的苏联新式战机遭遇,10时56分,在距苏联海岸线48海里处,这架苏军战机第3次逼近P-3B,在稍加调整位置和方向 后,猛然加力,从P-3B的右翼下方高速掠过,用垂直尾翼在P-3B的右外侧发动机上划开了一个大口子,P-3B的飞行高度在一分钟内掉了3000多米, 在坠海前的最后一刻才侥幸改平,而苏联战机因为垂尾损坏很快返航。这就是冷战时期著名的“巴伦支海上空手术刀”事件,那架神秘的苏联战机,就是日后大名鼎 鼎的苏-27,而这次冲突,被作为最著名的苏军空中撞击战例载入史册。
红星喋血卫国战争
“巴伦支海上空手术刀”事件,是迄今为止苏联/饿罗斯军队进行的最后一次空中撞击作战,而苏军最早的空中撞击战例,可以追溯到66年前的1941年6月22日,那个让苏联人民刻骨铭心的血色黎明!
这天凌晨,以大规模空袭为序幕,550万德军在2000公里长的战线上,以不宣而战的方式向苏联发起全面进攻,苏联卫国战争爆发!战争伊 始,4980架德军飞机,就以疾风暴雨之势,席卷了苏联西部国境线上全部66个军用机场。德国人对作战时机的把握异常精妙——1941年,苏军正进行历史 上规模最为庞大的一次装备更新。为了确保部队换装的顺利进行,苏军把原本分散在各个野战机场的作战飞机,都集中到了少数几个大型机场上,这就使得德军可以 集中兵力进行重点攻击。在德军密集空袭下,仅6月22日一天,苏军就损失1200架作战飞机!
面对已取得绝对制空权的敌人,苏军战机仍义无反顾地起飞迎敌!德国空军很快就为这场战争付出了代价——一架米格-3战斗机在德军的空袭中强行起飞,英勇的苏联飞行员在战机被击中起火后并没有跳伞,而是径直撞向了一架德军的He-111轰炸机!这是苏联空军
在卫国战争中取得的第一个战果,并以此为序幕,拉开了苏联军队延续半个多世纪的“撞击作战”的惨烈长卷!
仅6月22日一天,苏军飞行员就进行了17次空中撞击!促使苏军飞行员采用这种战法的原因,除了个人英勇之外,更多的却是一种令人心碎的无 奈——已经装备部队的米格-3等新型歼击机原本就数量不足,而且大部分已在德军第一波攻击中遭到摧毁,这就使得老式的E-153和E-16战机成为抗击德 军的主力。和德国空军装备的Bf-109新型歼击机相比,这两种老式战机无论在速度、火力还是机动性上均处于下风,在正面对抗取胜无望的情况下,苏军飞行 员们最终选择了“空中撞击”这种玉石俱焚的惨烈方式,来履行自己捍卫祖国领空的神圣职责!
随着战火向苏联腹地逐步蔓延,苏军飞行员进行的空中撞击作战的次数也迅速增加!在撞击作战的飞行员名单中,甚至出现了女飞行员的名字—— 1941年9月12日,苏联空军第135轰炸机团的女飞行员叶卡特琳娜•泽连科上尉,奉命前往攻击进犯基辅附近罗内姆地区的德军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团,战 斗中,泽连科上尉驾驶的苏-2轰炸机遭到德国空军第51战斗机联队7架Bf-109的围攻并被重创,年轻的女飞行员放弃了跳伞求生的机会,毅然撞向一架 Bf-109,与之同归于尽。
苏联国土防空军,甚至将空中撞击列为了对抗德军轰炸机的常规作战手段之一,在战机弹药耗尽后,苏军飞行员往往会有意识地利用敌轰炸机后方的 射击死角靠近敌机,再使用螺旋桨撞击敌机尾翼,以使敌机失去平衡坠地。令人稍感宽慰的是,和那种以命搏命的正面撞击相比,采用这种战术的苏军飞行员的生还 几率会大为增加。
1941年9月14日,苏联国土防空军第787歼击航空兵团飞行员鲍利斯•皮罗日科夫少尉,驾驶一架米格-3歼击机,在莫斯科以南的空域, 连续2次空中撞击1架德国空军的Do-217型轰炸机。皮罗日科夫,也由此成为第一位在一次空战连续2次撞击敌机并最终将敌机撞毁的飞行员。1942年9 月4日进行的保卫莫斯科的空战中,已晋升为上尉的皮罗日科夫,再次以撞击敌机尾部的方式.将1架He-111型轰炸机击落。撞击中皮罗日科夫身负重伤,但 仍以惊人的毅力将战机飞回了机场。尽管医生用了9个小时的时间来挽救英雄的生命,但皮罗日科夫上尉还是在手术台上停止了呼吸。
整个卫国战争中,苏联空军、国土防空军和海军航空兵。先后有404名歼击机飞行员、18个强击机空勤组和6个轰炸机空勤组,进行了空中撞击。其中有17名飞行员曾进行2次空中撞击。苏联英雄鲍里斯•伊万诺维奇•科夫赞,更是创下了先后4次进行空中撞击的惊人纪录。
除了频繁的空中撞击外,苏军还把“撞击战法”应用到了地面和水面作战中,苏联卫国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化战争,苏德双方均在战场上投入了大量的坦克和自行火炮,这就为实施坦克撞击创造了客观条件。战争之初,在西南方向的杜布诺—罗
夫诺坦克会战中,苏军骑兵第14师下辖的坦克第29团排长克拉韦茨少尉,就在击毁敌2辆坦克且自己的座车受重创后,实施了坦克撞击,与敌同 归于尽。苏军“坦克拼刺刀”的战法,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达到极致。会战中,德军首次使用了“虎”-1、“黑豹”等新型坦克,面对这些防护力明显提升的对手, 苏军的T-34-76型坦克装备的76毫米主炮,已难以在正常交战距离上击穿其正面装甲,这就促使苏军更多的采用近战甚至直接撞击的战法,来消灭敌人的坦 克。卫国战争中,苏军共进行了约100次坦克撞击。
同样的撞击战例,也出现在苏联海军战史上。1944年6月13日夜,正在楚德湖北部巡逻的苏联海军312号和322号装甲艇,与4艘德军炮 艇发生遭遇战。战斗一打响,4艘德军炮艇立刻散成扇形,围攻苏军编队前方的322号艇。紧急关头,后面的312号艇艇长斯米尔诺夫,指挥全速撞向一艘德军 炮艇并将其拦腰撞为2截!1944年12月8日夜,苏联海军北方舰队的“不沉”号驱逐舰,又以冲撞的方式将德国海军U-387潜艇击沉。卫国战争中,苏联 海军在海上共撞沉了14艘纳粹德国的舰艇。
刀锋拭血冷战岁月
二战结束了,战争的阴霾却并没远去,以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的“铁幕演说”为标志,反法西斯同盟正式瓦解,曾经的战友顷刻变成了枕戈待旦的对手,一场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由此拉开了帷幕。
尽管对核战争的共同恐惧,让冷战的双方都有意识避免可能诱发新的世界大战的全面对抗,但彼此间的试探甚至挑衅却从未停止。此间的一系列交锋中,再次让人们看到了——撞击!
1973年11月28日,1架美国T-38型教练机侵入苏联领空,苏联巴库防空区紧急起飞一架米格-21拦截,在飞行员叶利谢耶夫发射了2 枚空空导弹都被T-38机动规避后,苏军地面指挥部向米格-21下达了撞击指令,叶利谢耶夫随即驾机向T-38径直撞去,双方同归于尽!战斗结束后,苏联 政府正式追授叶利谢耶夫“苏联英雄”称号。在8年以后的1981年7月,苏军库利亚平大尉,又驾机用对撞的方法,击落侵入外高加索地区的美国CL-44
飞机,值得一提的是,在双方对撞的前一刻,库利亚平大尉成功跳伞,死里逃生。
和苏联空军的偶一为之相比,苏联海军对于撞击作战,除了继承之外还做了进一步发扬,撞击的战场也由单纯的海面撞击延伸到了水下。1988年 2月12日,美国巡洋舰“约克城”号和驱逐舰“卡伦”号,借口“维护无害通过权”而进入苏联军港塞瓦斯托波尔以南7海里的水域,两舰立即遭到苏联海军“克 里瓦克”级护卫舰“无私”号和“米尔卡”号的严密
监视和驱赶。在多次警告无效后,“米尔卡”号向美舰发出了“我舰奉命撞击你舰”的信号,随即以舰艏向“约克城”的艉部发起主动冲撞,撞坏了“约克城”号巡洋舰的艉部,而“米尔卡”号护卫舰舰艏水线以上部分也严重受损。
和海面上的冲突相比,水下冲突显得更为直接与残酷!在黑沉寂静、诡异难测的波涛下,双方的核潜艇屡屡上演类似“猫捉老鼠”的跟踪与反跟踪的 水下较量。频繁交锋中,双方各自发展出一套针对敌方潜艇的对抗战术。西方潜艇的标准战术动作是,想尽办法绕到对方后面,而苏联艇长通常摆舵旋回,并采取迎 头对撞的战术动作。美国和英国把采取这种玩命方式来摆脱跟踪的俄国潜艇,叫“疯狂的伊万”,他们最怵头的就是苏联艇长的这一手。由于苏联核潜艇的主要基地 都在北极圈附近,所以在设计上非常强调结构坚固,加之双壳体小分舱结构,故一旦发生水下撞击,吃亏多是西方潜艇。
这种潜艇对撞的游戏,在苏联解体3个月后成为现实。1992年2月11日,美国海军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“巴吞鲁日”(SSN-689)号, 在俄罗斯科拉半岛军港入口处跟踪到俄北方舰队的“塞拉”I型攻击核潜艇K-276号。察觉到美国核潜艇的动作后,K-276立即摆舵旋回,向“巴吞鲁日” 号迎头撞去——标准的“疯狂伊万”!尽管“巴吞鲁日”号做出了闪避动作,但其艇身还是被K-276的指挥台围壳直接撞中,撞击的结果是——“巴吞鲁日”号 的耐压艇体上留下了不可修复的严重损伤,该艇因此不得不在3年后退役,成为了第一艘退役的洛杉矶级潜艇。而K-276号艇,尽管指挥台围壳全毁,但耐压壳 体却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害,在修复后重返北方舰队,并服役至今。这是迄今为止俄罗斯军队最近的一次撞击作战,但未必是最后一次!
无畏士兵成就无敌军队
世界战争史上,进行过撞击作战的军队并非只有苏/俄军队,除了臭名昭著的旧日本海军“神风特攻”之外,纳粹德国空军也曾在二战末期组织过空中自杀性撞击作战。但若要论持续时间之长,参与军种之多,日德军队在苏联军队面前只能相形见绌。
如果说卫国战争初期,苏军飞行员不顾危险迎头撞击敌人,是一种反抗精神的体现,不得已而为之,无奈,悲壮。那么到后来越来越多的撞击,更多 的则是作为一种战术出现的。从海军潜艇迎头撞击到苏-27战机威慑性的手术刀事件,撞击已发展为一种有效的警告战术。冷战中,这种战术表现出相当的合理 性:撞击事件对于双方都有损失的,因此在对峙的军事行动中,可以被双方所默认而不会引起大规模的军事冲突。在撞击中,苏式武器还表现出一种另类的优势。苏 -27的部分尾翼受损无碍飞行,潜艇指挥台围壳全毁而耐压壳无恙,这种优势让他们撞起来更加有底气。
但这种深具中世纪传统的战术,反映的更深层次的东西是什么呢?是苏式武器装备的坚固?抑或是艺高人胆大的炫耀?不,是勇气!是士兵的精神! 这在苏/俄军队中,一直被广为重视和不断发扬。无畏的士兵也造就了无敌的军队.人们不妨从俄罗斯这个民族的身上,去探寻勇气背后的精神基因。
地处极北苦寒之地的俄罗斯,自然环境的艰苦曾铸就了坚韧的民族性。一方面,这个自15世纪末便以“第三罗马”自居的东欧民族,对以英德法为 代表的西欧文明一直抱有艳羡甚至觊觎的复杂情感,而另一方面,这个“欧洲国家”的血脉里,流淌的更多的鲜明的亚洲基因。作为昔日蒙古帝国的臣属,俄罗斯的 崛起之路,其实就是一部由抵抗他人征服到征服他人抵抗的征伐史。时至今日,人们仍可在俄罗斯的政治文化、军事思想等方面寻找到昔日金帐汗国的烙印。
和更强调个人的西欧文明相比,更加东方化的俄罗斯带有鲜明的集体主义色彩。俄罗斯军队秉承了蒙古军团的坚韧及悍不畏死的作风。因此,在苏/俄军队的战史中,出现如此众多的撞击战例,粗看似乎出人意料,但追根溯源,却又在情理之中!